【
智慧城市網 產品評測】《2022AI制藥行業觀察報告》統計,2014-2018年,全球AI制藥領域的投資額增長了15倍。這其中,也包括2014年創立的AI制藥企業英矽智能。
英矽智能被譽為“AI制藥賽道頭部企業”。2022年11月,英矽智能宣布,與賽諾菲達成一項將持續多年、針對多個靶點的戰略研究合作,預付款和靶點提名費用不超過2150萬美元,里程碑總額最高可達12億美元,這標志著英矽智能拿下了中國AI制藥迄今為止的“最大訂單”。而就在半個月前,英矽智能全球首款AI藥物完成2期臨床試驗首例患者給藥。
當AI遇上制藥,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AI制藥與傳統制藥相比,優勢在哪里?對于整個醫藥行業來說,又有怎樣的意義?英矽智能聯合首席執行官、首席科學官任峰博士,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任峰認為,AI在整個藥物開發生命周期中都在發揮重要的作用。首先是藥物發現,包括靶點識別和化合物設計;其次是非臨床研究,比如臨床前的機制機理、藥代動力學、藥效學、毒理學等研究;然后是臨床研究,涉及到臨床試驗設計的方面;還有上市后的安全監督以及先進醫藥制造等。英矽智能自主研發的端到端AI藥物研發平臺關注到了這幾個方面。
新藥研發具有費用高、成功率低、耗時長的特點,一個新藥平均下來,從開始研發到上市,大概需要10~15年,花費超過20億美元;成功率也非常低,從臨床一期到臨床三期大概是10%。這是所有新藥研發企業面臨的困境,突破困境需要人工智能等其他輔助手段。
而AI在藥物發現環節,一方面可以非常迅速準確地分析現有數據,考慮到文獻、KOL觀點、組學數據等多元化的數據類型;另一方面可以消除人類的思維定勢和偏見,提出一些超出人類預期的解決方案,探索未知的化學空間。這樣可以幫助縮短時間并節省投入。從英矽智能的實踐來看,在AI加持下的早期藥物發現較傳統藥物發現縮短了60%的時間,同時大大減少了費用投入。同時,AI的介入也有望改變藥物研發成功率低的困局。
AI技術正在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任峰認為,這將對生物醫藥領域人才提出新的能力要求。AI制藥是一個人工智能、生物學、化學等前沿科學交叉的行業,需要的是既懂人工智能又懂藥物研發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在傳統制藥行業,一位生物或者化學科學家可能在整個職業生涯里都沒有見證過一款藥物的上市,很難對藥物研發的全流程以及其中各個部門的配合有全局的概念,而多個學科之間的相輔相成正是現階段的重點。
同時,英矽智能與其他AI制藥相比,有著自身的優勢。任峰表示,公司一直堅持人工智能和藥物研發并重發展的策略。從人工智能平臺來看,今年以來不僅對已有的人工智能引擎進行升級,同時也在探索更多領域搭建引擎矩陣。2021年至今,在自有人工智能平臺的賦能下,英矽智能已經提名了12款臨床前候選化合物(PCC),其中3款候選藥物已經進入到臨床階段。
6月底,英矽智能自主研發的抗纖維化小分子候選藥物INS018_055已完成II期臨床試驗首例患者給藥,這標志著全球首款由生成式人工智能完成新穎靶點發現和分子設計的候選藥物已推進至II臨床試驗階段。
該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旨在評價INS018_055口服給藥12周,用于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IPF)受試者的安全性、耐受性、藥代動力學和初步有效性,包括4個平行隊列。據悉,為在更大規模人群中評估候選藥物,英矽智能計劃在中國和美國近40個研究中心招募60例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同步開展II期臨床試驗。英矽智能于2023年4月開啟中國患者招募,并于2023年6月獲得美國FDA臨床試驗批件,批準同步在美國開展針對INS018_055的II期臨床試驗。
此前,該候選藥物發布I期臨床試驗積極頂線數據,并獲得FDA孤兒藥認定。在新西蘭和中國開展的國際多中心I期臨床試驗中,INS018_055分別在多個單劑量遞增(SAD)和多劑量遞增(MAD)隊列,共78和48例健康受試者中完成了測試。來自新西蘭和中國多中心I期臨床試驗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顯示出INS018_055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藥代動力學(PK)特性,該結果支持研發團隊進一步開展該候選藥物II期臨床試驗。
任峰表示,“INS018_055是由英矽智能自主研發的潛在全球首創(first-in-class)小分子抑制劑,同時具有抗纖維化和抗炎癥潛力,也是第一款由生成式人工智能設計的進入臨床階段的藥物。啟動INS018_055II期臨床試驗的首例給藥,不僅是英矽智能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國乃至全球人工智能制藥領域又一個里程碑。”
我要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