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可再生資源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大力扶持,光伏電站迅速崛起,光伏發電設備產品更新換代,發展迅速,為了滿足信息化時代的發展需求,國家電力部門提出采取具有智能運維,無人值守可以縮短建設施工周期的預制艙式光伏開關站來進一步促進信息化智能化在光伏電站的應用,推動光伏新能源發電的發展。
預制艙式光伏開關站的特點是實現了光伏電站的集成建設和智能運維。開關站預制艙內視頻監控及火災報警系統是包含高壓開關柜運維監測、電氣接頭測溫、環境智能監測、低壓柜饋出電纜無線測溫監測、火災報警、視頻監控、門禁管理、空調散熱系統的輔助智能控制系統。
1.項目需求
據悉,此次110kV預制艙項目有五臺預制艙,每臺預制艙中設有高壓柜、低壓柜若干臺。項目需配置溫濕度傳感器,紅外、煙感、水浸等傳感器,通過開關站預制艙內視頻監控及火災報警系統集中采集監控管理,達到數據集中管理、分析處理的功能,具體功能需求如下:
1、針對每一條電纜溝進出線處,需要配置水浸傳感器,實時監測電纜溝內的水位情況;
2、每個預制艙配置溫濕度傳感器,采集環境溫濕度數據并上傳至系統;
3、每個預制艙配置適量的煙霧傳感器、明火探測器來監測環境狀態,狀態信息采集到系統,并在人機界面實時刷新;
4、每個預制艙門口安裝紅外雙鑒探測器,采用紅外和微波雙重檢測,防止誤報漏報;
5、每個預制艙安裝一套指紋鎖門禁控制器;
6、多用戶權限管理,便于分級操作;
7、一個預制艙配置一個智慧配電站房輔助監控系統壁掛箱,進行數據狀態的采集顯示、事件告警、曲線查詢等操作。
2.方案配置
根據項目要求和項目提供的平面布置圖,可知每個預制艙分為高壓、低壓兩部分。一個預制艙配置兩個溫濕度傳感器、兩個水浸傳感器、四個煙感傳感器、兩個紅外傳感器、兩個明火傳感器和一套門禁設備,將溫濕度實時數據、水浸狀態、煙感狀態、紅外狀態和明火狀態等數據上傳至輔助監控壁掛箱,實現對該預制艙的控制和管理,為電氣設備安全穩定的運行提供了保障。
1)溫濕度傳感器:實時監測配電室內的溫濕度數據,防止室內溫濕度過高而造成的設備損壞故障。溫濕度偏高會導致電子元件的性能降低,使用壽命縮短,降低絕緣性能,高溫還會造成配電室服務器異常宕機的情況。
2)水浸傳感器:能夠進行漏水監測、報警。尤其是夏天雨季時,有效避免出現漏水現象,防止給機房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3)紅外傳感器:具有紅外線人體感應,當任何人進入預制艙配(一鍵布防/撤防),系統將立即報警,并將報警信號傳輸到遠程監控中心。
4)煙感傳感器:煙感傳感器用于火災安全監測,防火防高溫,探測火災發生時產生的煙霧。經相關數據表明,安裝煙感傳感器能避免90%火災事故。
5)HT500變配電輔助監控裝置:數據采集并上傳至環境監測平臺,支持RS485、以太網、GPRS等多種數據傳輸方式。同時具有斷電數據儲存,供電恢復后,數據上傳的功能。
開關站預制艙內視頻監控及火災報警系統現場安裝
溫濕度傳感器75平米以配2個;安裝在配電柜運行區的背面或側面,據地1m左右,盡量避開空調出風口;
水浸傳感器在變電站電纜溝進出線的地方各配1只,探針距溝底1-5cm,檢測器在蓋板下5cm處,如果是地下變電站,則傳感器裝在進口墻壁上,探針距地面1-5cm,檢測器距地面1m以上;
煙感是吸頂安裝,一般裝在柜子上方,每排10面柜子左右的話配3個左右;
門禁系統包含門禁控制器、讀卡器、磁力鎖、開門按鈕,讀卡器安裝在門外,距離地面1.2-1.4m處;開門按鈕安裝于門內距離地面1.2-1.4m處;磁力鎖一般安裝于門框中間位置;
紅外雙鑒探測器在門口配置1只,安裝于門內側的墻壁上,距離地面高度2m左右;
監控系統屏一般每個配電房配置一面,按國網標準,門軸在左側,安裝在高壓柜、直流屏或自動化終端旁,并與其保持同一高度。
結語
配電站房是整個電能管理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本文介紹了開關站預制艙內視頻監控及火災報警系統在110kV預制艙項目中的應用。系統實現了通信管理、實時監測、曲線查詢、實時告警、歷史事件查詢等功能,對變電站中的環境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實時顯示;針對人員入侵、煙感報警、水浸報警等事件會有對話框、語音提示、短信報警等告警方式,并會生成各種數據報表、分析曲線、圖形,便于數據分析、研究。該系統安全、可靠、穩定的運行,為解決用電問題提供了真實可靠的依據,為電氣設備安全穩定的運行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