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行業標準】11月21日,生態環境部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廢硫酸利用處置污染控制技術規范》(以下簡稱《技術規范》)、《放射性測井輻射安全與防護》等3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
《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中有機碳和元素碳連續自動監測技術規范》等8項國家生態環境監測標準。
其中8項國家生態環境監測標準分別為《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中有機碳和元素碳連續自動監測技術規范》《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中水溶性離子連續自動監測技術規范》《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中無機元素連續自動監測技術規范》《固定污染源廢氣 氨和氯化氫的測定 便攜式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法》《固定污染源廢氣 總烴、甲烷和非甲烷總烴的測定 便攜式催化氧化-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法》《固定污染源廢氣 總烴、甲烷和非甲烷總烴的測定 便攜式氣相色譜-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法》《水質 全氟辛基磺酸和全氟辛酸及其鹽類的測定 同位素稀釋/液相色譜-三重四極桿質譜法》《土壤和沉積物 全氟辛基磺酸和全氟辛酸及其鹽類的測定 同位素稀釋/液相色譜-三重四極桿質譜法》。
生態環境監測是環保工作的基礎,是客觀評價環境質量狀況、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實施環境管理與決策的基本依據。而監測標準為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對規范生態環境監測活動、確保監測數據“真準全快新”具有重要作用。
我國重視生態環境監測標準的制修訂,將健全環境監測標準規范作為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重要措施。上述8項標準為大氣、水和土壤環境監測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術規范,對支撐相關污染物排放標準實施,服務大氣細顆粒物與臭氧協同控制、碳監測評估試點、新污染物治理與履約監測等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上述8項標準,會議指出,要加強宣貫工作,全面做好解讀和培訓,確保監測標準落地實施,切實提升生態環境監測規范化水平。同時還要持續優化監測標準管理,積極開展預研究工作,不斷豐富監測標準供給。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