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城市在線】兗州區積極推進“無證明城市”建設,高點定位、一體推進,通過一系列扎實有效的硬措施,有效增強了群眾獲得感、提升群眾了滿意度。
強化支撐保障聚“合力”
“無證明城市”建設工作涉及領域廣、牽扯部門多,是一項需要鎮街和部門單位聯手共建的系統工程。為此在制訂《兗州區深化數據賦能建設“無證明城市”實施方案》時,重點界定明確了各方職責任務,其中區政府辦公室、大數據中心、行政審批服務局、司法局作為工作牽頭部門,主要負責統籌協調調度、強化技術保障、簡化辦事流程等,鎮街和部門單位結合各自業務特點在制證、用證方面承擔具體任務分工。建立區級領導“親自抓、抓具體”推進機制,每季度由常務副區長定期調度推進全區各領域“無證明城市”建設工作,切實壓實責任、凝聚合力。做好資金保障,將“無證明城市”建設項目納入財政支持,解決了在系統開發、宣傳推廣等具體工作中的資金需求。
強化督導培訓提“能力”
既抓督導調度又抓培訓指導,在“會用”“想用”“能用”“夠用”“實用”“好用”上下功夫。一是加強宣傳培訓,確保“會用”“想用”。今年以來,共組織召開“無證明城市”工作推進及專題培訓會議4次,現場培訓320余人次,編制“電子證照庫系統”使用手冊3份,錄制培訓視頻2份,服務窗口人員使用系統的意識和能力顯著提升。積極邀請省、市相關技術保障人員圍繞“無證明城市”服務系統使用、基層證明線上申請及開具等內容,對相關部門單位及基層證明試點鎮街進行專題培訓。
二是加強歸集制發,確保“能用”“夠用”。采取月通報的形式,對制發歸集不全面、未實現全量同步制發的部門單位進行點對點調度或開展現場督導,進一步明確電子證照歸集“及時、準確、全面”三項要求,全年累計下發通報9期,聯合兩辦督查室開展專項督查1次,以電子證照歸集數量和質量的雙提升,確保電子證照在使用場景中的能用和夠用。
三是加強技術支撐,確保“實用”“好用”。到全區28個涉及部門單位開展專題調研,摸清各行業領域在“無證明城市”建設中的應用需求和堵點難點,征集對“無證明城市”建設的意見和建議,推進各領域電子證照用證場景落地。通過業務系統與電子證照庫系統對接實現電子證照實時歸集,在全市率先創新使用RPA實現跨系統證照數據實時上傳,有效避免了窗口工作人員的“二次錄入”。機動車登記證、結婚證、離婚證、不動產登記證明、健康證明等80余類高頻常用證照實現全量電子化,農藥經營許可證、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城市建筑垃圾處置批準書等證照均通過系統對接實現了證照實時歸集,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行駛證、駕駛證等證照通過RPA方式實現證照數據跨系統自動歸集。
強化宣傳推廣添“動力”
統籌推進“無證明城市”建設工作,對內做好培訓和督導是基礎,對外加強宣傳推廣是關鍵。去年以來,累計在區、鎮兩級為民服務大廳以及人員密集場站布放“無證明城市”宣傳臺簽241個、易拉寶20個,通過區政府門戶網站向社會公布電子證照用證事項770項,在各類媒體渠道發布相關宣傳信息10余篇。創新宣傳形式,利用全區無人機燈光秀、后備箱夜市、周末一條街等人員集中的活動契機,開展直接面向群眾的宣傳活動,累計發放宣傳單和明白紙3000余份,相關經驗做法在全省“愛山東”政務服務平臺刊發,在全區范圍內“不拿證明也能辦事”的知曉率顯著提升,為全社會領域電子證照推廣應用增添動力。
“無證明城市”建設的改革,真正將數字政府建設的溫度滲透進群眾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實現了“減證便民”向“無證利民”的轉變,極大提高了服務質效,讓群眾和企業在“無證明城市”建設中體會到更多數字賦能的獲得感。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