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市場分析】近段時間,百度Apollo旗下的“蘿卜快跑”無人出租車在武漢的運營引來社會熱烈關注。據媒體報道,至2024 年底,預計“蘿卜快跑”將在武漢實現收支平衡,并在2025 年全面進入盈利期,無人自動駕駛商業化奇點似乎已經來臨。
然而,接下來幾日,“蘿卜快跑”又因阻礙交通事件再次登上了熱門話題,同時網絡上還曝光“蘿卜快跑”運營期間出現與闖紅燈行人輕微接觸事件。
無人駕駛僅靠單車智能還不夠
據了解,除了武漢,“蘿卜快跑”已在11個城市開放載人測試運營服務,在北京、重慶、深圳、上海等地開展了全無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測試。“蘿卜快跑”無人駕駛網約車在武漢市訂單量大幅增長,顯示出無人駕駛在公共出行領域的巨大潛力。
自從“蘿卜快跑”在武漢投入運營以來,確實因為多種原因引起了不少爭議。還存在不少問題。相對當前出租車,“蘿卜快跑”一方面對乘客額外要求多,乘客在乘車前必須完成實名認證,并提出了多項乘坐注意事項。
另外,“蘿卜快跑”只能定點停車,無法完全送到目的地;并且運營地集中在固定區域,對跨區域、長途出行不方便。尤其是遇到復雜路段或者某些意外狀況時,“蘿卜快跑”還需要安全員或者云艙安全員來接管車輛,特別是針對中途下車問題還無法做到隨停隨下。
盡管自動駕駛技術在不斷進步,但面對復雜的交通環境和突發狀況,僅僅靠單車智能的自動駕駛技術還有待提高。
車路云協同才是無人駕駛的王道
基于“蘿卜快跑”存在的各種爭議,相關專家表示,單車智能目前還存在諸多限制,特別是當遇到超視距或者視野盲區等情況,相關風險就會急速上升。
相比之下,基于“車路云一體化”系統下的車路協同能讓路面上車輛、行人等各種要素之間相處更和諧、更安全,并且單車智能可以通過發揮“車路云一體化”的優勢,將未知場景轉化為已知場景,進一步提升自動駕駛汽車駕駛性能和自動駕駛安全性。
同時,“車路云一體化”系統的數據規模更大和數據類型更多樣化,單車通過獲取路側場景數據,對車端數據形成有力補充,開發出更高質量的自動駕駛人工智能模型。
7月3日,工信部等多部門聯合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名單,共有20座城市(聯合體)入選。另外在6-7月間,北京、武漢,福州、鄂爾多斯等多地宣布啟動“車路云”一體化項目建設,單點項目甚至達到170億。
隨著車路云項目的不斷落地,自動駕駛安全性及效率有望提升,同時為智駕模型提供大量數據支撐,為無人車運營應用場景鋪開提供更大舞臺。
“車路云”一體化背后千億新基建市場
“車路云”一體化項目的持續推進,除了在應用端進一步加速無人自動駕駛商業化進程,更為新型基礎建設開拓了更大市場空間,尤其是項目中涉及到的以視頻為核心的感知及邊緣計算設備處處可見。
“車路云一體化”基建項目主要涵蓋車端設備、路側基礎設施、云控中心、網絡系統和施工安裝等幾個核心版塊。路側基建作為基礎中的基礎,占項目的一大部分,主要包括攝像頭、雷達等感知設備、邊緣AI等算力設備以及網絡傳輸設備等。
在深圳坪山項目中,坪山比亞迪路和坪山大道南段已完成的13個路口中就部署了60臺網聯攝像機、11臺魚眼相機、14臺毫米波雷達等設備。
據千方科技介紹,北京作為試點城市其單個路口項目中,70%為核心設備、軟件、設備安裝調試等工作,其中路端的感知單元從設備到施工安裝投入大概在40萬左右。
除了感知、邊緣計算等設備外,在無人駕駛系統中對數據安全性的要求將更為嚴格,相關數據安全及網絡安全的保障級別也將逐步提升。
一個中等城市的路口在上千個,大型城市甚至達到上萬個,可以想象,未來國內更多城市加入“車路云”一體化項目建設中來,新型數字化、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中對智能安防設備的市場需求將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