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分離器的兩大分類
閱讀:552發布時間:2014-09-04
- 提供商
上海洲程閥門制造有限公司
- 資料大小
17.5KB
- 資料圖片
- 下載次數
145次
- 資料類型
WORD 文檔
- 瀏覽次數
552次
- 免費下載
點擊下載
目前應用zui多的是臥式空氣分離器和立式空氣分離器。臥式空氣分離器也稱四重套管式空氣分離器,一般應用在大中型氨制冷系統的冷庫,一座冷庫只選用一臺臥式空氣分離器就夠了。立式空氣分離器一般用在中小型氨制冷系統。臥式空氣分離器的分離效果好。
臥式空氣分離器
1、結構及原理:臥式空氣分離器如右圖所示,它是由4根直徑不同的無縫鋼管組成,管1與管3相通,管2與管4相通。混合氣體自冷凝器來,通過混合進氣閥進入管2,氨液自膨脹閥來,進入管1后吸收管2內的混合氣體熱量而氣化,氨氣出口經降壓管接至總回氣管道,則氨氣被壓縮機吸入。管2里的混合氣體被降溫,其中氨氣被凝結為氨液流入管4的底部,空氣不會被凝結為液體,仍以氣態存在,將分離出來的空氣經放空氣閥放出,達到使系統內空氣分離出去的目的。
2、操作方法:首先打開混合氣體閥,讓混合氣體進入管2,再打開回氣閥,使管3與回氣總管相通,然后微開與管1相連接的膨脹閥,向管1供液,供液不能過快過多,以降壓管自控器分離器接口向上的1.5m以內結霜為。放空氣閥外接一根鋼管,管上套一根橡皮管通入水桶內,橡皮管入水一端系一重物,防止橡皮管出口露出水面。
微微開啟放空氣閥,水中便有氣泡由下向上浮起,放空氣閥不要開啟過大,以水內有一定速度氣泡跑出為準。管4的底部外表面逐漸開始結霜,當霜結到外管直徑的1/3高度時,將管1外來供液的膨脹閥關閉,打開空氣分離器本身自有的節流閥,讓管4底部凝結的氨液經節流閥供入管1內,這樣就實現放空氣自身凝結的氨液給自己供液。
一般地說,此時已進入自行放空氣階段。操作人員要經常查看降壓管的霜不可結得過高;再看空氣分離器外壁上的霜不可結得太少或沒有,如果太少或沒有,證明凝結的氨液量少,給管1供液會不足。此時應再利用管1外接的膨脹閥補充一點氨液,使管外霜結到外管直徑的1/3高度的地方。水桶內氣泡上升過程中,體積不縮小,水溫不升高,放出的是空氣。如果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縮小,甚至無氣泡產生而只有水的流動,證明放空氣完畢。因為氨氣與水相溶,不產生氣泡,甚至水呈乳白色,水溫上升。
放空氣完畢,應關閉混合氣體閥、放空氣閥,并檢查外接膨脹閥是否關閉。自身節流閥仍為開啟的,讓氨氣仍舊被壓縮機抽走,空氣分離器內的余氨被盡量抽走后,關閉節流閥,停止放空氣工作。但降壓管上的回氣閥應常開,以防空氣分離器壓力升高。
立式空氣分離器
立式空氣分離器如下圖所示,它是由鋼板卷成,內部有蛇形蒸發盤管。它的工作原理與臥式相同,混合氣體自閥1進入,蒸發盤管內的氨液吸收混合氣體熱量而氣化,從閥2被壓縮機吸走,混合氣體內的氨氣液化流到底部,不凝性氣體便被分離出來從閥4放出。
它在頂部有一支溫度計,從溫度計讀數來決定是否需要放空氣。當溫度值低于冷凝壓力pk所對應的飽和溫度tk很多時,證明空氣含量多,需要放空氣。反之,若溫度計讀數接近冷凝溫度tk時,說明放空氣工作應停止。
立式空氣分離器通過溫度傳感器及自動化元件實現自動工作,其程序如下:
1、開啟閥1,將冷凝器內的混合氣體放入桶內,至壓力平衡不再進入時關閉閥1。
2、開啟閥2,使蒸發盤管與回氣總管相通。
3、微開節流閥3,讓氨液進入蒸發盤管,氨液吸收混合氣體熱量,將其中氨氣液化流到桶底部,空氣集中在桶的上部。
4、稍等一會,開啟閥4放空氣。放完后關閉閥4和閥3。微開閥5,使凝結的氨液進入蒸發盤管后關閉閥5及閥2,完成一次放空氣步驟,恢復初始狀態。
5、再按上四個述程序進行第二次、第三次------放空氣工作,直至放完空氣為止。
但是自動放空設施經常出現故障,廢置的較多。可參照臥式空氣分離器的放空氣步驟進行人工放空氣工作,步驟如下:
1、首先開啟閥2,使氣化的氨氣與回氣總管接通。
2、開啟閥1,讓混合氣體進入桶內降溫。
3、微開閥3向蒸發盤管供液。
4、微開閥4放空氣。
5、經過一段時間,關閉閥3,微開閥5,使液化的氨液自行給蒸發盤管供液。此時可從閥2上的降壓回氣管上的結霜情況來判斷供液多少,應使結霜高度不超過1.5m為準。若霜開始融化,應再微開閥3補充一點液體。若霜結得太高,應關小閥3或閥5。此時放空氣進入自行工作。
6、結束時,關閉閥3及閥1、閥2,讓桶內剩余氨繼續被壓縮機吸走,降低桶內及盤管內的壓力后關閉閥5.閥2可不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