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主辦的“2017年北方區理事會會議”于1月18日在北京華科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科儀)成功召開。來自北方地區的近百位學會理事和廠商代表應邀出席了本次會議,總結過去一年的經驗收獲,眺望即將開展的工作計劃。
時隔一年,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的理事代表們再次歡聚一堂。關亞風理事長在致辭中表示,中國經濟雖然在過去一年中面臨著下行的壓力,但分析儀器卻能夠保持逆勢發展,個別企業甚至達到兩位數增長。加上*在2016年繼續實施國家重大科學儀器專項,陸續有分析儀器企業加入并從中獲得資助。這一切,都*地促進了分析儀器產業未來的發展。
開幕式后是會議報告環節,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韋東遠,北京市科學儀器儀器裝備協作服務中心主任孫月琴,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秘書長曹以剛、副秘書長吳愛華,分會青工委主任委員金芬分別帶來科學儀器政策解讀和分會工作匯報。
科學研究,儀器先行。結合國家科學儀器設備的創新發展,韋東遠研究員就“國家科技政策體系衍化與構建”、“國家科技計劃體系衍化與發展”、“‘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重大科學儀器儀器設備政策體系”等政策做了籠統、概念性地解讀。希望通過經驗的分享,為儀器企業未來的發展和項目申報工作提供一些參考。他指出國家科技政策是一套體系化的東西,企業在申報國家重大科學儀器重大專項時,還需考慮財稅、會議規定、專家費等相關要素,具備系統理解、思考國家政策體系的思維,是企業在申報項目獲取支持方面*的能力。
另外,就企業申報儀器重大專項方面,韋東遠研究員還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2016年*R&D投入經費約270億,僅占全社會財政投入的10%。在*支持研發資金有限的情況下,企業應充分利用社會所有資源支撐自身發展。除*外,*、*、*、*、建設部等也有部分項目與科學儀器密切相關,儀器企業都可積極申請。(2)企業在申報儀器專項的過程中,可尋求與高新區、基地、孵化器、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科技支撐載體的有機結合,更有利于企業獲得國家專項資金支持。(3)企業在推進科學儀器重大專項的過程中,要關注了解技術及產品自身的發展歷程和成熟度。為什么國產儀器在可靠性、穩定性和壽命常無法與國外產品進行PK,關鍵就在對產品技術、成熟度和生命周期的理解上。
緊隨國家科技體系政策解讀之后,孫月琴主任從“研發”和“驗評”兩個關鍵詞出發,解讀了北京地區國產科學儀器推動工作進展,并介紹了檢測與認證領域中心的情況。2009年至今,北京市科委聯合中科院、北大、清華、中電科等高校院所及大型企業,整合首都地區801個國家及、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價值227.9億元、4.33萬臺(套)儀器設備向社會開放共享,促進了721項較成熟的科研成果轉移轉化,聚集了包括兩院院士、長江學者等人才在內的11672位專家,形成了儀器設備、科研成果和研發服務人才隊伍共同開放的大格局。首都科技平臺為推介國產儀器及驗評服務提供了豐富的科技資源寶藏。
而通過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的科學儀器開發培育項目,中科科儀的場發射電子槍,北分儀器的多元素燈光纖耦合寬譜光源系統取得成果。在2015年度質檢總局儀器采購清單中,約有370萬元的儀器在研發階段獲得平臺項目支持,包括普立泰科、北分瑞利、海光、金索坤的儀器成功實現科技成果應用落地。通過國產科學儀器的驗評工作,為吉天、普析、海光等多個單位的產品進行了驗證,促進國產儀器廠商銷量及利潤可觀增長。
茶歇過后,曹以剛帶來了分會在2016年度的工作總結及2017工作計劃。2016年,分會舉辦了11場傳統學術活動和地區理事會等2場傳統組織活。在8月召開的第九屆會員代表大會上,選舉產生了第九屆的理事長、正副理事長和秘書長,新一屆理事會由191為理事組成,關亞風任理事長,劉長寬為常務副理事長,曹以剛為秘書長。同期還成立了青年工作者委員會、質譜儀器專委會、學術委員會等下設機構。據曹秘書長透露,分會于2016年在服務科技決策、信息化建設、新增文件制度、參與儀器學科與技術百科工作、增強區域服務能力、增強秘書處服務實力均取得突出成績。
2017年,分析儀器分會在辦好幾個固定活動和專委會學術會議的基礎上,還將成立新的專業學組,如湖南、吉林代表處;分析儀器評測、技術應用中心(吉林);分析儀器應用培訓中心(上海);生物檢測監測儀器(生命科學儀器)專委會;零部件、熱分析專委會等。另外還將設立“中國分析儀器創新獎”,于8月份的“中國分析儀器學術年會”期間頒發。同時推出新版的分會和服務號,完成《生命科學儀器研發支持方向調研報告》等市場研究,為各分會成員做好服務,成為受分析儀器產、學、研、用工作者親近的大家庭。
緊隨分會工作的話題,吳愛華副秘書長為即將于8月在南京舉辦的“2017中國分析儀器學術年會”造勢預熱。該年會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和長三角科學儀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主辦,旨在溝通儀器創新需求,剖析技術發展趨勢,交流技術創新成果,促進產、學、研、用合作。年會規模預計將達500人,會上還將頒發“中國分析儀器創新獎”。會議*輪通知將在2月底前發送,分會也可進行在線注冊。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青年工作者委員會自2016年8月成立后,相應的活動也緊鑼密鼓地開展起來,如討論審議相關工作計劃、舉辦*屆青年論壇、廣州學術沙龍等。據青工委主任委員,中國農業*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金芬介紹,2017年青工委將發展新委員、加強青年技能培訓工作、舉辦人才交流及學術沙龍、配合分析儀器分會工作列為主要任務,充分發揮分析儀器界青年英才在建設分析儀器科技強國中的骨干作用。
上午的報告結束后,理事和廠商代表們還參觀了東道主華科儀的生產基地,進一步交流儀器研發和企業管理的運營之道。
下午的報告環節中,6位來自企業和科研院校的嘉賓還將帶來重量級報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