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電纜 網絡設備 無線通信 云計算|大數據 顯示設備 存儲設備 網絡輔助設備 信號傳輸處理 多媒體設備 廣播系統 智慧城市管理系統 其它智慧基建產品
深圳市謹宏科技有限公司
暫無信息 |
閱讀:3176發布時間:2018-11-28
工地遍布高科技:人臉識別、紅外線預警、黑匣子……
要進龍湖昱湖壹號工地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容易!
門口的電子門禁需要特殊密碼才能通行。這個特殊密碼一是人的臉,另外一個就是安全帽。人臉識別加上安全帽上的電子芯片合二為一雙重驗證,通過驗證之后才能通過門禁走進工地施工區。
進個門還需要雙重驗證,搞得跟進美國聯邦調查局一樣?原來,這樣既可核實在崗工人數量,還能確保工人著裝符合安裝操作規范,讓邁進工地的道門就是安全的。
工作人員正在向大家演示解釋“智慧工地”的工作原理
走進工地施工區后,迎面而來的是一塊電子監控顯示屏,上面清晰地顯示著當日工地上PM2.5、揚塵、噪音等實時數據。“萬一超標了怎么辦?”記者忍不住問。“比如揚塵超標了,工地上安裝的自動噴淋裝置就會噴灑水霧進行降塵,噪音超標也會發出警示。”工地相關負責人回答。
走到工地轉彎處,幾米外懸掛著幾個高清攝像頭。一名工作人員故意將安全帽取下,大家還沒注意這個”小動作“的時候,廣播里響起了嚴肅的警告聲:“發現沒有佩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員,請立即戴好安全帽!”“嚇”得工作人員立即將安全帽戴到了頭上,一條預警短信也同時發送到管理人員上進行提醒。工地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像這樣既能“抓人”還會“說話”的攝像頭在工地一共有9個,保證不會讓像不戴安全帽這樣的不規范著裝成為“漏網之魚”。
被視頻抓拍沒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員。
工地的電梯井是危險的地方,一不小心就會出現安全事故。當你剛走到電梯井旁邊,兩旁的紅外線就已經偵察到了危險,趕緊發出刺耳的警報提醒你。至于電梯、塔吊這些大型特種設備,不通過指紋識別、人臉識別,休想讓這些大家伙聽你的安排,只有在具有操控資格證的人手里,它們才會乖乖的聽話,賣力的工作。塔吊還配備有“黑匣子”,一旦操作過程中數據有偏差,黑匣子也會發出預警……過不了多久,無人機、測繪機器人將代替人工,實行全面自動化的監測。
紅外線預警,一靠近就發出刺耳的警報。
數字化管理建筑空間 讓工地有了智慧大腦
龍湖昱湖壹號的智慧工地讓大家大開眼界。而這些能看到的高科技,對于智慧工地而言卻是管中窺豹,只見一斑。
隨著工程信息化管理技術的發展,和大數據、智能化、BIM、物聯網等集成應用與施工現場深度融合,“智慧工地”應運而生。龍湖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利用互聯網+技術打造的智慧工地,起到了推動建筑工地施工項目實現精細化、信息化、標準化管理的作用,實現了綠色建造和生態建造,已成為建造業轉型升級的發展趨勢和要求,龍湖也可以借助這些手段,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依托數據化管理平臺這個“*腦”,龍湖從項目設計、建造、運維,全周期智能化介入,將每一個建筑單元標簽化,依托IPAD等移動終端,將建筑圖紙電子化,并利用大數據精細化管控建造過程,實現每一戶建造數據可追溯性。這就好比給整個工地裝上了智慧的大腦,可看、可聽、可說。
4大APP聯袂呈現智慧工地解決方案
在“*腦”下,智慧工地的管理還與工程管家、工序管理、工程檢查、實測實量這四個APP息息相關,他們都是龍湖的“秘密武器”。
測繪機器人吸引了眾多圍觀
工程管家APP擔當起了名副其實的“管家”,工程管理人員通過就可以監控整個施工進度,相當于把整個工程都掌握在里,隨時可查看進度,了解情況。
工序管理APP,則可以讓施工單位通過拍照方式對已完成工作發起驗收,監理人員即會收到待辦,驗收完成同樣以拍照方式上傳。整個驗收過程,APP都會記錄在案,管理人員一目了然。
工程檢查APP就像一位嚴厲的“老師”,通過問題檢查、派發、整改、銷項等程序,實現對現場質量風險、安全文明的整體把控。
實測實量APP則更像一位“安檢員”,它們會將每一個建筑構件的實測數據與標準數據進行自動比對,不合格的地方將自動標記并匹配責任人,同時限定整改期限,實現自動化追蹤。目前,據記者了解,上述智能管理平臺已在龍湖集團25個區域公司、超過320個項目全面推廣。
2018年內兩江新區將實現智慧工地全覆蓋
重慶市城鄉建委在2017年就已主持啟動“智慧工地”課題,完成了《“智慧工地”建設技術標準(征求意見稿)》的編制工作,制定了《“智慧工地”階段建設技術標準》,明確了門禁刷卡、揚塵監控、遠程視頻監控、施工升降機和危大工程“智慧應用”五項技術標準,完成了“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臺”這個“智慧工地”中樞神經系統的建設,2018年,全市要打造600個“智慧工地”,到2020年,全市要建成2000個“智慧工地”。
工作人員正在向大家演示解釋“智慧工地”的工作原理
2017年10月1日,兩江新區建設管理局正式啟動“智慧工地”建設工作,截至目前,兩江新區共計建成“智慧工地”246個,其中,“智慧工地”示范項目46個,在全國構建起“政府、企業、項目”三級聯動的建設管理格局,實現對施工進度、人員勞資、質量安全、設備管理、綠色施工等情況在線監管。
2018年兩江新區智慧工地要將轄區內所有在建工地全面打造為智慧工地,實現智慧工地的“全覆蓋”,并在“智慧工地”原有的遠程視頻監控、揚塵噪音監測、人員實名制管理、施工設備管理、危大工程管理等5項智慧應用基礎上,全面升級為起重機械智能安全監控、民工工資支付監管、監理行業管理、質量檢測、建材管理等12項智慧應用,全面推動建筑施工管理模式向建造行為數據化、項目信息可視化、現場流程精細化的智能管理轉型升級,全面實現建筑工地“人、機、料、法、環”五大環節管理信息化和智慧化,提升施工現場質量安全精細化管理水平和政府監管效能。
智慧城市網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