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繼電保護測試儀—中國特色電力市場建設須堅持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
閱讀:192 發布時間:2020-3-31任何事物的發展與變化都是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統一,沒有離開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沒有脫離特殊性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是科學的認識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進行中國特色電力市場建設的重要哲學和理論依據。
從普遍性看,電力市場建設必須遵循價值規律。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經濟規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主要是通過價值規律的價格波動和市場競爭作用實現的。*以來我們對電力的商品屬性認識和理解還存在不少誤區。比如對電力的基礎性作用談得多,作為產業性作用談得少;服務性功能談得多,經濟性功能談得少;公共性屬性談得多,市場性屬性談得少,造成一段時間內對電力市場建設的目標、途徑的理解和執行有偏差。既然承認電力是一種商品,就要尊重其受價值規律的支配,其價格要反映電力市場供求狀況。我們進行電力市場建設,必須遵循商品價值規律,電力的商品屬性必須得到尊重,要按照“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還原能源商品屬性,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的精神,進行電力體制改革,推進電力市場建設,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構建政府監管下的政企分開、公平競爭、開放有序、健康發展的電力市場體系。
從特殊性看,電力市場建設必須符合中國國情。電力市場化改革有其普遍性規律,同時也植根于各國的經濟基礎、制度條件和文化價值,所以*沒有任何兩個電力市場*一致。盡管我們可以找出類型相近的電力市場,但細節往往差異很大。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中國電力市場化改革的內容因特殊的經濟、制度、文化等背景而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指出:中國的改革既不能照搬“本本”,也不能照抄他國經驗,必須從現實國情出發,創造性地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因此,我們進行電力市場建設,但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立足我國國情這一基本實際,我國的基本國情主要有:一是目前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電力工業發展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人均裝機容量和發電量、生活電量,以及電力占終端能源消費比例較低,工業用能比重大,鋼鐵、建材等六大高耗能行業用能占全部用能比重超過50%,能源利用效率較低,廠用電率較高,電網線損較大,群眾的環保觀念和環保技術的應用上還有明顯不足,電力節能減排任務仍然較重,電力裝備制造的自主研發能力與*技術的掌握水平不高,很多設備的核心技術還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二是公有制經濟必須占據主體地位。電力行業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性、戰略性行業,其市場化改革必須以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為根本前提,即必須要有利于維護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中國電力行業的國有資本一直占據優勢地位,幾乎全部的電網資產和大部分的發電資產都屬于國有,特別是國網、南網和幾大央企發電集團占據絕大份額。這種格局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傳統的國有資本管理體制,以及國資注資、財政貼息、優惠信貸等財政、金融制度為電力國有企業提供了有力的激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中國電力行業的發展,就是國有電力企業的發展;電力體制的改革,就是國有電力企業的改革;電力市場建設,就是國有電力企業參與市場的建設。三是電力管理體制高度集中。電力企業本身是資源、技術高度集中之地,呈高度的橫向一體化,即發輸配售絕大部分由國家所有,呈高度的縱向一體化,即全國范圍內的電力系統絕大部分屬于國家所有,電力資源的投資、生產、分配等重大決策由國家自上而下行政下達。四是能源資源稟賦分布和供需格局東部與西部、南方與北方錯位反差,各省、各地區發展不平衡。因此,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電力市場建設因特殊的背景而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方向決定方略,方略立足方位,方位產生方法。如果說中國特色電力市場建設,市場化是前提、是方向,中國國情是基礎、是方位,那么中國特色則是關鍵、是方略,走中國特色電力市場之路則是途徑、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