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德陽供電公司達通瑪無電區建設側記
閱讀:1451發布時間:2014-7-5
6月,隨著甘孜氣溫緩慢回升,*德陽供電公司什邡供電有限責任公司承接的甘孜縣達通瑪區“電力天路”建設工程已全面鋪開,大家克服時間緊、任務重、材料搬運困難等問題,熱情揮灑著汗水,為達通瑪地區能趕在9月通上電,實現對藏民的承諾而全力以赴。
達通瑪是甘孜縣五大片區之一,轄區內的茶扎鄉與大德鄉是距甘孜zui遠、海拔zui高、條件zui艱苦的鄉,緊鄰四川石渠縣和青海省,屬純牧區,至今處于電力盲區,這里的公共設施大多使用太陽能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供電,早晚基本無法使用,而老百姓打手機、看電視基本上都得看老天的“臉色”,晚上的照明則只能靠油燈。沒有電改善藏區建設難以實施,沒有電改善百姓生活難以實現。為此,什邡供電有限責任公司積極響應德陽供電公司號召,自去年9月便開進達通瑪幫助當地進行電力設施建設,希望讓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的一萬余名藏族同胞早日告別沒電的日子。
由于一年中有長達7個月是冬季冰凍天氣,開工動土只能選在年初3月,天氣回暖、大地土質松軟的時候進行,為了此次建設,什邡公司項目部人員經過長達半年的時間,做好相關查勘、前期準備工作,并加強與藏區政府、德陽供電公司基建部的溝通協調,希望趕在冰凍天氣來臨之前,順利地完成所承接的無電區建設工程。
因地制宜,保護草原生態
因為千百年來與外界交往甚少,達通瑪的草原生態系統至今保留完整,水草豐盛,牲畜興旺,環保要求也相對較高。為增強施工人員環境保護意識,減少施工對當地生態的破壞,保持當地良好的水土和草原生態環境,項目部在工程建設開工前便認真學習了《草原資源保護法》、草原生態施工等相關資料,將環保施工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來抓。
據項目部張越斌介紹,從正式開工到2014年9月份只有180天的工期,短短6個月的時間,需要建成35千伏變電站2座,單回35千伏線路2條,全長共計50余公里,施工任務十分艱巨,加之環保施工更是難上加難。為了既保護當地環境,又保證施工進度,項目部人員認真分析大德鄉與茶扎鄉兩地土質、草地生長情況、施工環境等因素,因地制宜開展環保施工。
大德鄉草皮下方土壤多為鵝卵石和沙子,草皮鏟起后不容易存活,施工環境較為脆弱,項目部建立專門的施工通道,劃定區域,不允許隨意破壞草場,待鐵塔、挖掘機等重型設備機械進入施工場地時,需用事先準備好的草袋進行鋪設,嚴禁車輛從草場直接通過,同時項目部還在當地收集購買了草籽,在鐵塔基礎周圍進行撒播,減少水土流失。
而在茶扎鄉,草皮下方多為碎土,施工環境多為陡峭的山坡上,在施工過程中,項目部要求盡量用馬和騾子進行運輸,盡zui大程度減少對草皮的傷害。
為進一步避免草場的沙化,項目部專門建立了巡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對施工現場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嚴禁亂扔煙頭等易燃物品,防止破壞草場的行為發生,同時嚴格控制在現場亂扔廢棄物,施工現場每天都必須進行清理,保證環境清潔。
環保施工的良好做法得到了當地政府與藏民的大力支持和認可,目前工程進展順利,預計到9月就可以完成全部建設工程項目,給川西北zui后一個不通電村落送去*縷溫暖的燈光。
嚴格管理,保證施工安全
達通瑪的天氣變幻無常,有時上午還驕陽似火,中午便狂風大作,不到下午可能又是雨雪、冰雹,到達施工地點這個在平原地區再容易不過的事情,在達通瑪卻變得異常困難。工作中施工人員從駐地趕到施工地點,經常需要徒步翻山兩三個小時。高原的太陽非常“勤快”,早晨六點就已經很毒辣了,毫不吝嗇直接刺入人的皮膚,貧瘠的山坡沒有一顆樹木,光禿禿的沒有任何遮檔,就算在早上七點開始趕路,依然會被火辣的太陽逼得喘不過氣來。在這里工作異常艱苦,而又要保證施工質量、安全和進度,更是不易。
為保障無電區電力建設工程施工安全,項目部嚴格按照德陽供電公司安全生產內管機制執行,督促施工人員落實安全職責,確保工程建設安全質量要求得到貫徹執行,專門制作長1米,寬0.7米的“現場危險點控制表”牌,牌上注明了當天的工作內容、危險點及安全注意事項、措施,立在施工現場的顯眼位置,以提醒施工人員隨時注意,督查人員每天到達施工現場按此進行檢查和督促,確保施工安全。
項目隊里負責安全管理的羅華龍說,工程開工那會兒,工作進展并不太順利,施工隊起初也不太適應項目部的安全質量管控要求,記得一次施工檢查中,他發現施工隊在建設線路鐵塔基礎澆筑時,底模與立柱無保護層,要求整改,而嫌麻煩的施工隊長卻認為他們一直都是這樣做的,為此雙方還鬧起了爭執,小羅依然耐著性子,對照圖紙,向施工隊長詳細講解規范施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告知其援建工程的重要性及無保護層的危害,直至施工隊同意整改為止。
在短短三個月的開工工作中,該項目部共提出施工整改問題20余項,工作記錄也早已密密麻麻的寫滿了兩本。記不清有多少個夜晚,為了保障工程的穩步推進,大家開會到凌晨1點,形成了當天的問題必須在第二天整改到位的習慣。為了與施工隊保持良好協作關系,該項目部還幫忙當地政府,解決其飲用水困難等問題,并在施工現場配備野外防暑降溫藥品、搭建臨時遮雨棚等等,讓施工隊深受感動,施工隊楊隊長說,只有用同一個戰壕的戰友來表達他們之間的情誼。
凝聚人心,創新破解難題
工程項目部共8人,平均年齡在40歲,zui大的51歲,zui小的僅25歲,為了增進隊伍人員的友誼,大家開通了群,雖然高原的信號時有時無,但只要有信號,信息就能發出去,語言通訊質量也得到很好保證,單調的高原生活因此增加了一點點色彩,也讓領隊深入了解大家的興趣和愛好,便于管理。通過談話,了解到大家很多人有提到鐵塔澆筑關模的缺點后,張越斌又充分動員大家,發揮集體智慧和創造力,白天工作、晚上共同探討,研制適用施工的實用發明。
據了解,傳統鐵塔澆筑關模使用的木板具有韌性,施工隊使用的立柱外箍件強度不夠,在澆筑過程中,成型不好、質量不易控制等缺點,容易導致澆筑出來的立柱出現“大肚子”的情況。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大家經一番討論后,*次選擇了不易變形的角鋼作為材質,做成“高原快捷箍件”一代模具,用鋼鐵螺桿從中部連接,用于關模,效果雖比木板好許多,但中間螺桿部分受力控制不夠理想。為追求,這群走南闖北外表粗獷的的川西漢子又重拾課本,鉆研力學知識,通過分析達成同識,將中間螺桿連接點改為90度夾角附近的位置,經過多番實踐和不斷改良,克服了受力不均的問題,確保鐵塔基礎澆筑更加美觀、耐用,且其間距可調節,適用于目前不同塔型的基礎箍件。說起這個小發明,張越斌滿臉自豪,又是畫圖,又是計算,還說等從甘孜回來后,一定會申請。
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援建人員緊緊抱成一團而不想中途掉隊。項目部肖軍因工作原因,5月28日至6月1日回什邡辦事,離自己6月3日的生日僅一天時間,他卻沒有向*爭取推遲一天時間進藏(以便與家人一起度過自己35歲生日),而是默默地選擇6月1日啟程,回達通瑪項目部度過這特殊的日子。就是這樣一個看似簡單舉動,蘊含有很多堅持與付出,“陽光工程、百年大計”,“讓藏區人民滿意”的承諾也因為這些“犧牲”而顯得更加生動具體。
截至目前,什邡供電有限責任公司承建的35千伏大德、茶扎輸變電線路工程鐵塔基礎已共計開挖146基,完成工作進度的93.5%,基礎澆筑已完成113基,完成工作總量的72.4%,組塔共計已完成10基,完成總量的6.4%,超前完成階段性工作任務。也許對于每一個看到這篇文章的讀者來說,這些數據僅僅只是一組普通的數據,然而對于達通瑪的老百姓來說,那就是通向經濟發展、幸福生活的大門,這扇大門越早打開,他們的幸福就來的越早,也就可以越早擺脫黑暗的限制。而對于建設者來說,能讓身處黑暗的人盡早擺脫黑暗,何嘗不是另一種成就與幸福呢?看著那被高原強烈的日照曬的黝黑的膚色,光榮的記號也許有一天終會慢慢褪去,但難忘的經歷將會伴隨著他們一生,成為他們永遠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