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本站速遞】交通建設不斷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交通領域不斷革新,小編在本文中對交通領域最近資訊做了整理,一起來看!
北京市首批4項車路云一體化地方標準發布
近日,為助推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擴區建設,基于《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和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建設實踐經驗,北京市發布首批車路云一體化4項地方標準,30余家代表企業廣泛參與。截至目前,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累計推進標準研究70項,北京市累計發布自動駕駛相關地方標準9項,在研9項地方標準預計將于今明兩年內發布實施。
雄安新區開展1拖2自動駕駛測試
12月9日消息,國家“智能車路協同關鍵技術研究”正在應用測試。在位于雄安新區的京雄高速公路,過去的兩周時間已經完成了500多公里的自動駕駛測試和車路云協同實驗。與過去單體車輛測試不同的是,這次是3輛大貨車組隊一起測試。項目負責專家表示,這種1拖2的自動駕駛模式是未來貨運自動駕駛的嘗試。
深圳公布第七批智能網聯開放道路
12月6日,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印發《深圳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第七批開放道路目錄》,開放道路共計366條,涉及寶安區、福田區、南山區、龍華區、龍崗區、光明區及大鵬新區,道路里程合計約616.26km。
昆明40余輛無人車將申請道路測試
12月6日,《昆明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實施細則(試行)》試行,預計首批有40余輛快遞配送無人車陸續申請道路測試。根據《細則》,使用無人配送車開展道路測試的,在配備隨車安全員的前提下,以自動駕駛模式在申請道路測試的路段和區域進行過合計不少于300公里道路測試,且未發生交通違法行為和道路測試方承擔責任的交通事故后,可以開展配備遠程安全人員的道路測試。
南京上線首條自動駕駛環線
12月4日消息,南京于近日上線首條自動駕駛“跨江融合”環線。該環線分為3個階段:1.0階段,自今年9月至明年3月,將構建4條總長約16.5公里的閉環路線,核心任務是對道路進行智慧化升級改造;2.0階段,將新增3條總長約50公里的線路;3.0階段,增設揚子江大道北延線至定淮門長江隧道線路新線,最終形成“兩隧一橋及江心洲的完整閉環及輻射網絡”。
南京上線首條自動駕駛環線
12月4日消息,南京于近日上線首條自動駕駛“跨江融合”環線。該環線分為3個階段:1.0階段,自今年9月至明年3月,將構建4條總長約16.5公里的閉環路線,核心任務是對道路進行智慧化升級改造;2.0階段,將新增3條總長約50公里的線路;3.0階段,增設揚子江大道北延線至定淮門長江隧道線路新線,最終形成“兩隧一橋及江心洲的完整閉環及輻射網絡”。
工信部:加強培育算力應用新模式新業態
12月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趙志國表示,堅持規劃引領,統籌優化算力設施高質量發展。持續引導算力基礎設施合理布局,深化算力統籌監測,鼓勵整體上架率較低地區加強新建項目論證;堅持技術創新,協同攻關推動行業創新升級。推動多元異構跨域智能算力協同任務攻關。超前布局6G、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領域的科技創新。探索研究“算力+電力”創新模式,推動算力綠色低碳發展;堅持應用賦能,加快豐富完善融合產業生態。依托算力產業發展方陣,推動企業、高校、研究機構等上下游產業鏈多方形成合力,加強算力應用新模式、新業態的培育,加快推進智算生態圈建設。
鄂州啟動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測試
12月4日消息,近日鄂州市首張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正式發放,標志著該市邁入了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的新階段。鄂州市首批開放的自動駕駛測試道路位于葛店經開區,包括高新二路、高新三路、創新一路等多條主干道路,途經葛店南站、綜合服務中心、招商展示中心、佛羅倫薩小鎮等交通、政務、產業、商業核心區域,總里程6.9公里。
蕪湖頒授首個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牌照
12月3日,蕪湖市首個乘用車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牌照授牌儀式舉行,奇瑞麥卡出行接受授牌。麥卡出行獲得乘用車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牌照后,已投放3臺自動駕駛車輛,年底將增至5—10臺,輻射鳩江區面積超40km^2。
交通運輸部: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交通物流業融合創新
在3日交通運輸部舉行的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專題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王繡春表示,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立足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會同有關部門加快推進交通物流數智化發展,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完善全自動化碼頭、低空物流、網絡貨運等標準規范,有序推動無人車、
無人機示范應用,加強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協同銜接,促進數字技術與交通物流各場景的深度融合,培育交通物流發展新質生產力,更好助力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