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城市在線】作為低空飛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垂直起降點通常設在市區的樓頂等人口密集區域,居民覺得“太吵了”,咋辦?為做好對垂直起降點的噪聲監測和管理,蘇州出臺了全國首個《低空飛行器垂直起降點
噪聲控制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地方標準。該《規范》由蘇州市生態環境局提出,去年7月,此項標準經蘇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立項后,蘇州聲學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單位,啟動標準編制工作。該《規范》已于2025年6月30日正式實施,既呵護城市居民的“寧靜權”,也促進低空經濟“飛得好”。
一起來看看具體內容吧——
一、目的與意義
為促進蘇州市低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保障低空飛行器垂直起降點在運營過程中的環境噪聲控制達到國家及地方環保要求,提升周邊居民生活質量,特制定本《規范》。旨在為低空飛行器垂直起降點的規劃、設計、建設和運行維護提供噪聲控制的技術指導和操作規范。
二、范圍
《規范》規定了低空飛行器垂直起降點噪聲控制總體原則、限制要求、噪聲識別與評估、噪聲傳播控制措施、噪聲監測與管理。適用于新建、改建、擴建的低空飛行器垂直起降點及其配套設施的噪聲控制方案、實施評估規范與運行維護工作。
三、治理原則
低空飛行器垂直起降點的噪聲污染治理需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1.源頭減量:優先考慮通過改進飛行器設計、優化運行程序等手段減少噪聲源產生的噪聲;
2.傳播途徑控制:利用
聲屏障、綠化帶、吸聲材料等措施,阻隔或吸收噪聲;
3.受體保護:對聲敏感區采取特別保護措施,確保噪聲影響最小化;
4.綜合管理:結合噪聲監測、公眾參與、法規執行等手段,實施噪聲污染的全面管理。
四、限制要求
在管理要求上,《規范》明確了低空飛行器垂直起降點噪聲控制限制要求,包括場界噪聲限值、飛行器噪聲限值、飛行器起降架次的限制。
五、噪聲識別與評估
對于不同的噪聲有特定的要求,根據聲功率級測定、頻譜分析、時間特性三類進行噪聲識別分析。后續進行聲環境影響預測,將所有識別、分析及預測的數據進行記錄與報告,從而實現動態管理,適時調整噪聲控制策略。
六、噪聲傳播控制措施
1.地面設施建設的聲學設計
采用吸聲材料減少噪聲。設計采用雙層墻結構,內部填充吸聲材料,門窗采用隔音設計,確保維修作業期間噪聲不外泄。人員密集區采用隔聲窗、
隔音門、吸音天花板和墻面,創造安靜的工作與休息環境。
2.聲屏障布局
在垂直起降點建設與設計中,應保證場界線上噪聲相較于起降區域噪聲小于10dB(A) 以上,若未能達到,則需采取加裝聲屏障等隔離措施。
3.綜合設計考慮
在規劃垂直起降點的時候,宜遠離聲敏感區,可以適當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或者現有的建筑設施,作為天然的屏障,阻擋噪聲傳播。
4.施工與驗收
噪聲控制工程需嚴格遵循施工標準,驗收流程包括施工單位初步自檢、建設單位組織預驗收、整改復驗、相關部門及專家正式驗收,驗收合格頒發證書等。
七、噪聲監測與管理
1.噪聲監測體系建立
低空飛行器的運營管理部門需要建立噪聲監測體系,如網絡布設、設備選型、
數據采集與分析、應急響應、公眾參與。
2.定期檢測垂直起降點及周邊環境噪聲水平
定期檢測垂直起降點及周邊環境噪聲水平,可從計劃、標準與評估、暴露評估三方面進行定期檢測。
3.制定維護保養
制定低空飛行器垂直起降點維護計劃,從設備維護、保養、升級與優化方面幾方面來做。
原標題:起降不擾民!蘇州施行全國首個“低空噪聲”地方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