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本站速遞】這個世界上各個領域各個城市每天都會發生很多事情,今天,我們就分享一下智慧城市領域方面的新聞動態!看看都發生了些什么“大事件”,會對我們的生活會產生什么影響?
我國超過 3500 公里公路完成智能化升級改造
由中國交通報社、中國交通運輸協會主辦的2023北京數字交通大會在北京召開,充分展示新時期我國數字交通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建設成果。據新華社,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信息所副所長陳琨會上透露,目前我國已經有超過3500公里公路完成智能化升級改造,目前已建成京雄高速河北段、滬杭甬高速、杭州繞城?復線、成宜高速等一批智慧公路。
據介紹,目前我國高等級航道電子航道圖覆蓋率超過70%,已建和在建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超過20個,已安裝使用北斗終端的道路運輸和城市客運車輛超1000萬輛,重點領域北斗系統應用率超過95%。
來源:IT之家
國內首個醫檢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正式上線
9月12日,由廣州市科技局、工信局指導,金域醫學、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協會主辦,廣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協辦,華為云計算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的2023“域見杯”醫檢人工智能開發者大賽落幕。在頒獎典禮上,由金域醫學承建的臨床檢驗與病理診斷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正式上線,這是中國醫檢行業首個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可滿足開發者從數據管理到應用部署的一站式AI研發需求,具備全棧式、全流程、全場景的特點。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今年上半年成都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同比增長均超過30%
記者12日從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獲悉,今年上半年,成都大數據產業規模達573.02億元,同比增速為32.16%;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424億元,同比增速為36.9%。
近年來,成都數字經濟相關產業持續高速增長。2022年,成都大數據產業規模823.04億元,實現兩年翻一番。2022年人工智能產業規模616億元,產業綜合實力居全國第6,產業增速位居全國第一。
來源:成都日報
我國首個自然災害動態風險預警平臺在成都發布
9月12日, 2023年災害預警科技與服務創新論壇在成都舉行。作為第二十一屆中國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談會(簡稱“海科會”)的分論壇之一,本次論壇上,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發布了最新技術成果——自然災害動態風險預警平臺。
該平臺匯集包括風普成果在內的40余種數據源,融合多災種預警技術,多維度分析災害風險,瞄準精準預警、臨災預警,實現靶向發布、閉環反饋,叫應叫動,對預警信息的發出、響應、避險進行全流程全過程留痕。
來源: 科技日報
海南在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路演順利完成
9月12日,記者從海南省財政廳獲悉,海南省在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路演順利完成。這是繼2022年10月在香港成功發行首單藍色債券和可持續發展債券后,海南省第二次在港發行離岸地方政府債券。香港特別行政區及海南省有關部門代表出席路演會議。
來源: 科技日報
共享全球水治理智慧 國家水網及南水北調高質量發展論壇在京舉辦
9月12日,作為第18屆世界水資源大會專場會議之一,“國家水網及南水北調高質量發展論壇”在京舉辦,論壇以“水安全保障:使命與愿景”為主題。本次論壇由水利部、國際水資源學會指導,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主辦。會上,與會專家圍繞水安全保障、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大型調水供水工程技術探索、國家水網建設等內容共話水資源合理利用經驗舉措,共享水資源領域先進發展理念和科技成果,共謀國家水網和南水北調事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 科技日報
全國已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超1.5萬公里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9月11日表示,今年上半年,具備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的乘用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42.4%,較去年同期增加10個百分點。全國已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超過15000公里,道路測試總里程7000多萬公里。下一步將加快啟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支持L3級及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商業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