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城市在線】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數字中國、共同富裕重要論述和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要求,高質量做好生態環境領域改革工作,進一步推動改革爭先創優,加強改革經驗推廣推介,營造濃厚的改革氛圍,為浙江“兩個先行”提供支撐保障,特在“浙江省生態環境廳辦公網”“浙江省生態環境政務網”和“浙江省生態環境廳門戶網”“改革之聲”欄目,擇優登載各地各單位改革工作的創新做法、亮點成效,并同步推送省廳“官微”,供各級交流借鑒、互促共進。
近年來,紹興市柯橋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重要指示精神,結合自身產業特征,在省生態環境廳指導下試點建設“數智藍網”場景應用,聚焦大氣污染源頭不清、固體廢物環境風險高、行業(園區)環境管理能力薄弱等諸多痛點問題,構建“數智治氣”“數智治水”“數智無廢”“數智環保e企管”“環境統計與排污許可管理”等子場景,聯動政法、自然資源、綜合執法、住建、公安、交通等部門,打通鎮街基層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水平。應用自2022年5月在“浙政釘”“浙里辦”上線以來,線上閉環生態環境問題4.5萬起,推動線上政企互動1776家企業,服務企業整改閉環問題600余起。
一、構建“數智治氣”子場景,多維度提升“柯橋氣質”。一是“一圖知態勢”。打通全區大氣高位監控、柴油車監管、面源污染管控等平臺,共計接入20個空氣站點、24個網格微站、23個道路揚塵微站、160個工地揚塵微站、64個
氣象站數據,實現全區大氣環境質量一張圖實時展示、動態可視化監管。二是“一單達目標”。通過實時監控、預警預報、精準推送、閉環反饋,對空氣質量優良率、PM2.5等大氣環境考核目標進行實時跟蹤,推動全區環境質量改善和考核達標。三是“一網識問題”。通過實時監控、精準推送,同時開放群眾發現問題信息舉報渠道,實現環境問題第一時間捕捉收集。同時建立全流程、閉環式問題發現查處體系。2022年累計閉環各類涉氣問題2萬余個,有效提高人民群眾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感。2022年全省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調查得分達到了86.8分,創歷史新高。四是“一屏管重點”。借助多維度、全方位的感知發現手段,先后上線“國控站點”“露天禁燒”“道路揚塵”“工地揚塵”“用電監控”“護航亞運”等六個“精密智控系”跨部門協同應用,其中,今年推出的工地揚塵8個100%管控落實打卡,建立線上打卡+線下巡查雙閉環模式,對“告警率高、打卡率低”工地進行重點巡查,逐項限期整改到位,通過“紅黑榜”曝光重點問題工地、表揚優秀工地。
二、構建“數智治水”子場景,重塑水環境問題發現與閉環機制。一是“水質態勢感知”。通過對接水質自動站、手動站監測數據,全面建立柯橋區水質地圖,全方位感知柯橋區水質動態。二是“閉環流程重塑”。建立水質監測超標預警、污水零直排問題告警,實行分等級預警推送機制,通過浙政釘實時推送告警給對應街道管理員及主要負責人,對水質超標及時采取措施,對企業整改進度進行監督。截至目前,已推送水質一級預警568次,二級預警36次,污水零直排問題115次,有效管控全區水質問題。三是“企業供排水平臺探索”。以企業供水、排水數據為核心,通過大量數據分析,搭建企業水平衡模型,輸出供排水異常線索,謹防企業偷排漏排現象。
三、構建“數智無廢”子場景,全周期打造“無廢印染”。一是污泥處置全過程監管。接入柯橋區污泥產廢企業201家、處置企業3家、污泥轉運車輛28輛、轉移聯單39849個,真正實現對印染污泥產、存、運、處全過程、動態化、防風險追蹤分析,問題發現由被動轉變為主動,有效提高生態環境部門企業紓困服務能力。二是智能分析風險性預警。銜接紹興市“無廢城市”平臺,結合固廢監管實際,上線“污泥貯存預警”應用,根據歷史數據智能分析,有效解決部分印染企業污泥漲庫問題,防止二次污染風險。累計發出500余條預警信息,處置印染污泥53萬噸,基本消除企業污泥量超過庫容量的現象。三是政策引導動態化清零。出臺印染企業污泥處置、清運及結算有關規定等制度,并實行環保聯絡員“保姆式”服務,主動對接重點企業了解發展訴求,以更優更嚴謹的服務舉措筑牢污泥處置過程鏈,為印染企業污泥處置提供更規范、更有序的方向。
四、構建“數智環保e企管”子場景,服務監管雙向融合。一是打通數據壁壘完善“e碼賦能”。實時采集在線監控、用電監控、行政執法、環境安全、排污許可等近20類數據,將企業各項環境管理工作開展質效和環境健康狀態實時反映至“環保碼”,實現對全區排污企業精準賦碼和科學、精準、高效監管。目前已完成全區1776家企業賦碼,印染企業完成100%領碼。二是分級分層監管開展“e碼統管”。區分不同行業、不同污染物排放種類、不同監管級別,對入庫企業“紅、黃、綠”三色賦碼、三級監管。對紅碼企業嚴格監管、黃碼企業重點關注、綠碼企業無事不擾。今年共累計賦碼2470家次,申訴率僅0.003%,申訴閉環率100%。三是線上線下并行實現“e碼智服”。提供線上普法、企業自查、云集檔案、預警提醒申訴咨詢等多項舉措,為排污企業提供全方位環保指導與服務,搭建政企溝通橋梁,精準助力企業提升環境管理水平。今年共引導325家企業進行環境信用評價修復,33家企業開展應急預案更新備案工作,及時完成應急預案備案企業30家,企業法律法規學習積分完3019分。
五、構建“環境統計與排污許可管理”子場景,實現管理“一證式”。一是復盤分析核定“一門出”數據。將全區110家印染企業列入試點名單,通過對比梳理環境統計和排污許可證印染行業發證清單(其中生態環境統計填報指標數222個,排污許可證申報系統中指標數45個,執行報告中指標數56個),制定《柯橋區印染行業年實際排放量核算細則》,統一核算方法,全面理順排污許可證制度與生態環境統計制度的關系,從管理、程序、內容上實現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實現數出一門、服務多方。二是平臺貫通探索“一張表”應用。貫通排污許可證、生態環境統計、自行監測、固體廢物、刷卡排污等平臺數據,建立排污許可和生態環境統計數據共享平臺,完成110家印染企業數據抓取,匯總排污許可證、在線監測、環境統計等系統數據約150萬條,形成柯橋區固定污染源數據資源庫。開發生態環境統計年報、排污許可證執行報告智能填報和審核等功能,以實際排放量和許可排放量對企業實施監管,減輕企業負擔。三是完善體系推動“一證式”管理。以排污許可證證載數據為依托,迭代升級定型機廢氣治理實時
監控系統,通過定型機廢氣治理設施的用電監控,匹配生產負荷,“一證式”監管廢氣治理。目前,全區所有印染企業配套的1025套廢氣治理設施已全部納入監管。通過調取平臺數據,以線上數據為基礎靠前審核,以線下資料為支撐高效比對,簡化內部會簽流程,大幅減少企業許可證變更事項辦理時間,許可證變更事項平均辦理時間較以往快60%。印染產業“跨域整合提升”中最大組團浙江鴻大的排污許可證首次申領僅用時3個工作日。四是實戰實效助力資金“一證融”。積極引導企業對閑置排污權進行合規交易,激發企業融資交易活力,促進企業開展技改升級。推行“余量”抵押、第三方抵押等貸款抵押方式,允許企業將尚未充分抵押完的排污指標再次抵押,獲得貸款用于提高生產工藝及升級環保治理設施等。目前,已有20家次印染企業抵押余量排污指標10.6萬噸/日,成功獲貸9.1億元。取消排污權抵押額度上限為評估價值80%的規定,企業可以獲得銀行全額貸款,且在區審批中心一站式登記備案后,實現當天辦結當天放貸。目前,31家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小額借貸機構開展排污權抵押貸款業務,已有28家金融機構受理排污權抵押貸款業務。去年全區排污權交易金額3748萬元,同比增長18.7%。
原標題:(改革之聲)紹興市柯橋區運用“數智藍網” 高效賦能生態環境治理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